陶瓷的生产和制造在我国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据记载,约在公元前便已出现了烧制陶器的穴窑那依山建窑、采木为薪、火光映天的烧窑场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征从古代到现代,陶瓷制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其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变化和改进,陶瓷制品逐渐变为流水线式的工厂化生产,世代沿袭的古代制陶术已被现代文明的机械化生产所取代在东北地区历史上很少有烧窑制瓷的记载,很多人甚至不知窑为何物但是记者最近在采访中了解到,我们身边有些人正在重拾传统制陶这种宝贵文化遗产,建立起私人窑场和作坊,恢复古法制作陶瓷,并且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追捧这成为了一个有趣的文化经济现象那么,到底是哪些人在建窑制瓷呢,他们有着怎样的想法,私人作坊又是怎样生产的,我们应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采访●私人烧窑作坊生产和展列仿古陶瓷艺术品,他们推崇的是手工制作,追求产品的艺术性和唯一性,一些艺术家加入到了这个制瓷销售的行列●在陶瓷艺术品收藏不断升温的情况下,一只纯手工制作的陶瓷杯子在艺术品市场上已经能够卖到几千元在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追求下,私人烧窑作坊在东北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发展迅速新现象开窑烧瓷在一次朋友间的聚会上,有位朋友掏出了自带的一只茶杯,是羊脂白玛瑙釉的,做工十分精美茶杯的主人颇有些自得地说:“它是我从一个朋友那儿淘来的这可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东西,是纯手工制作品,从炼泥到成型再到烧制,都由我这位朋友亲手完成。
现在这样一只杯子拿出去可以卖上千元呢”朋友进一步介绍说,这个小小的茶杯,就是在时下兴起的私人窑场里制作完成的提到窑场,很多人的脑海中也许会浮现出如下场景:荒僻的山野中,熊熊窑火映红暗夜,大批量的泥质器物经过繁杂的烧制程序,变成了精美的陶器和瓷器。
那么时下兴起的私人窑场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在这位朋友的帮助下,记者联系上了开办私窑作坊的王忠伟,他的窑场在沈阳浑南新区附近记者找到了王忠伟的窑场,发现这里位置较偏僻,四周住户稀少窑场是一幢普通的二层小楼,面积有300多平方米,王忠伟说是他租用的楼下堆积着不少硬杂木王忠伟解释说:“下一步我打算试用柴烧法来烧窑,这种方法烧出来的陶瓷品艺术效果是最好的”他正在使用的是气窑,前花8万多元购置的王忠伟说:“现在不仅有液化气窑,而且有更容易控制温度的电窑,因此可以实现室内烧窑,这样对环境没什么污染”记者采访得知,像王忠伟这样开私人窑场的并不是个例,应该说是大有人在而且围绕着烧制、销售和使用、收藏这个链条,逐渐形成了一个群体。
在沈阳市铁西区一间面积有几十平方米的房子里,王亮正在操控电窑他告诉记者:“当初自己买下窑炉试着烧窑,完全是出于对陶瓷艺术品的偏执性热爱”王亮说:“我从小就对泥土感兴趣,用黄泥捏东西玩后来又喜欢上了茶文化,四处买茶具,现在又发展到自己设计烧制茶具,越玩越投入”新动向从玩艺术感觉到“杀”进市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代私人窑场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工厂化流水线批量生产不同,推崇和遵行手工制作,就像文化工作室,所烧制的瓷器一个样式只有一件或很少几件,因此更具文化和市场价值王忠伟的窑场叫“沐焰瓷坊”他说自己的窑场设计既参考了古窑的技术特点,又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王忠伟从前就一直在搞艺术,“我学的是雕塑,爱人是学陶艺专业的前几我常陪她到全国的陶瓷产区考察,对陶瓷艺术越来越感兴趣,也学习了一些制作陶瓷的技术”陶瓷制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而且在实用功能之外,其艺术属性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和追捧传统烧窑业有一种说法:过手72人从炼制泥料开始,到成型、制釉、装饰,再到施釉和烧成,一件陶瓷器要经由许多工序才能完成但现代私窑作坊的规模一般都很小,基本是由窑主自己完成,也正因为如此,其产品的个性更鲜明私人窑场生产的产品一般包括陶瓷类茶具、家居饰品、灯具、首饰等,追求的是艺术情趣和品位王忠伟向记者介绍了他所生产的天然玛瑙釉高温瓷:“使用的泥料是从国内4处著名陶瓷产区买进的深层老岩矿料,光泥料陈腐就需要左右的时间工艺流程比较复杂,手工捏塑、天然玛瑙制釉等,总共有76道工序炉内最高温度可达1380℃,完成一次烧制需50多个小时,要经过三至六次反复炼烧成品还要经过近乎苛刻的筛选和精磨,最终才能上市”近来国内兴起了收藏热,陶瓷艺术品收藏也在升温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统计,多来我国各类陶瓷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日用陶瓷产量达270亿件,其中艺术陶瓷产量50多亿件,产值近500亿元出口达22亿件,出口额15亿美元而且国内产量和出口量还在以每超过10%的速度增长在各大拍卖会上,陶瓷工艺品的拍卖价格也是节节攀升,所表现出来的强劲升值潜力,推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投身于陶瓷设计和生产,商业与艺术结合更紧密这是私人烧窑现象之所以出现的经济和历史背景调查一只私窑杯子可卖到几千元在王忠伟的窑场里,满是各种形状的毛坯手工制作品,一些木架上摆放着他烧制的陶瓷成品,有天目釉的,也有玛瑙釉的他说,如今他制作的陶瓷产品已经送到市场上出售了,而且反映还不错,最好的可以卖到几千元了上月末广州举办茶博会,他带去了15箱陶瓷器,有几百件,很快卖完王忠伟说:“令我高兴的是,现在有很多轻人也对陶瓷艺术很感兴趣,有一个20多岁的小伙,一口气选了30个杯子”他烧制的瓷器现在在北京、天津、广州、南京等20多个城市都有销售代理商,销售额在不断增长“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生活质量提升了,对文化的审美品位也提高了,这使得私窑作坊的高档产品有了越来越大的市场空间”有专家分析说思考私人窑场将走向何方记者了解到,像王忠伟这样规模的窑场,一要使用近30吨的泥料他说:“我们的作坊式生产与工业化大生产的出发点完全不同,不追求数量,追求的是个性和特点每一件瓷器都体现了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强调个人的技术和技巧这种制作方式要投入更多的专注和情感,每一窑的生产都是一次新的期待,希望看到不同于以往的新陶瓷艺术品的诞生”“我的作坊要争取做出具有东北性格和辽宁文化符号的陶瓷艺术品。
当然,所有的创新和创造都要在传承和借鉴古代优良技艺的基础上来实现”王忠伟的窑在结构上模仿和传承了古代窑的形制,但也有属于自己的改造记者感悟到,与工业化大生产的标准产品相比,私窑作坊生产出的纯手工陶瓷更加精致,个性化更加突出,因而受到了市场的青睐王忠伟说:“刚开始只是想做出最好的陶瓷制品,与身边的人分享,所以初始阶段的产品大部分都送给朋友了”而越来越多的朋友使用他生产的陶瓷产品,无形中也是一种宣传和推广“说实话,从前我对市场是怀有一种恐惧感的,不想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市场上去但近半我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必须要敢于面对市场,挣钱不是根本目的看到那么多人真心喜欢我的作品,肯花钱购买,这就是对我的认同,我从中也体验到了一种幸福”在开办私窑作坊的窑主里,多数人的原始动力是对陶瓷艺术的喜爱和痴迷,初衷是理想化的,没有过多考虑金钱和盈利。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做陶瓷是不计成本的,而且倾注了很多心血和才华,艺术价值较高但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便逐步走向了市场,有的产品还形成了稳定的客源,生产规模也逐渐扩大了窑主们在市场经济的诱惑下,能否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方向,能否保持住产品的艺术含量,这是一个现实的考验挑战1380℃高温在陶瓷生产中,1200℃是陶和瓷的分界点,1200℃以下陶化,超过1200℃则瓷化王忠伟介绍说,他烧制陶瓷挑战了1380℃的高温区低温烧出的陶瓷器皿,易存在铅、镉等有害金属成分,危害人体健康,高温烧制的产品就没有危害了王忠伟说:超过1300℃之后,对原料的要求非常之高1380℃是个什么概念?如果是紫砂壶,会被烧成液态这个温度段是他在查阅大量资料和到各地实地考察之后,经过验证而确定的“据我所知,这个温度段在国内陶瓷艺术品生产中还没有人做,因此在烧制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新问题”王忠伟说,烧窑过程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最开始的时候,看到一窑300多个瓷器没一件成功,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制作陶瓷,常常会经历大喜大悲有一次,我尝试烧制天目釉,出窑时整窑几百件都坏了。
我万分失望地从窑里一件件往外拿废品,却突然在窑炉里发现了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像天目釉的东西,当时我兴奋极了,真有一种否极泰来的感觉”
行业资讯分类很多,下面是其他类别的行业资讯 :